好不容易识别出风险、评估出风险,就意味着,作为项目经理,我们已经明确了到底有什么风险需要针对,需要监控,需要管理,这个是基础。
那么,究竟应该做什么内容?先来聊一下风险应对,从理论上,风险应对一共有六种策略。
1、风险减轻
2、风险预防
3、风险接受
4、风险转移
5、风险回避
6、后备措施
所谓风险减轻,就是做一些工作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,比如婚礼上,大家可以用三备一的桌子数量,降低人数变动的影响;
所谓风险预防,就是做一些工作,来防止风险发生,比如婚礼项目上,大家会准备好雨伞,来防止天气的风险;
所谓风险接受,就是不做任何工作,当风险发生时,选择接受负面影响;
所谓风险转移,就是选择其他的主体或者组织或者个人,来替自己承接风险影响,比如买保险;
所谓风险回避,就是因为风险难以接受,选择放弃;
所谓后备措施,就是针对无法预防、减轻的风险,用备案来应对,比如婚礼上准备发电机,来应对你无法完全控制但又不愿意接受的停电风险。
了解了这六种策略,要怎么用呢?
首先,对我们识别并评估后的风险,我们先进行分类:
一般情况下,对于高概率高影响的风险,我们优先考虑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策略,
低概率低影响的风险,我们优先考虑风险接受,
对于处在中间部分的风险,我们优先考虑风险减轻和风险预防,而这其中,无法预先防范的风险,我们选择后备措施。
在很多时候,其实我们没必要在评估领域过于苛求精准,因为在应对上,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分类处理。
风险监控
在确定了风险策略后,针对每一个风险,接下来就是要确定监控机制了。在这一点上,我仍然是要回归到管控的基本概念,就是PDCA循环。
例如,在一个婚礼现场,我们需要对交通堵塞做出应对,这是婚礼项目的一个风险。
那么,按照PDCA循环,我们首先要制定一个交通路径规划,这个规划在制定时就需要尽量减轻堵塞的风险,这是PDCA中的P;接下来,我们会找几个朋友,在当天婚礼的时候,提前安排到最容易堵车的地方,观察路况情况,这是PDCA种的D;当朋友观察到路况有问题,会堵车时,及时反馈,这是PDCA中的C;当分析之后,认为堵车风险很大时,及时调整行车路径,这是PDCA的A。
遵循这个基本理念,针对每个风险,我们都应该制定PDCA机制。补充的是,在制定PDCA机制,我们还需要遵循4W1H的标准要求,要明确谁,在什么时候,在什么时间,应该做什么,应该怎么做。当我们把上述这些工作都完成后,综合起来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风险管理计划。
至此,有关风险的基本管理工作就完成了。在项目的生命周期里,不是一次性的,是不间断进行的,原因很简单,因为风险是不断变化的。